2020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较大冲击,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工作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战疫情、抓脱贫、稳经济、促发展,难中求稳、稳中求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预期回稳、恢复。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聚焦经济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建立全县经济运行重点工作调度机制,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按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调度分析经济运行情况,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7亿元,增长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4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4.3%。
投资拉动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为有效加快全县重点产业项目实施步伐,以投资对冲疫情对我县经济的负向拉动,我县制定了《木兰县2020年度县级领导同志包企包项工作方案》,落实领导包保和分级负责制,切实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年全县重点推进省百大项目3个、市重点产业项目4个、县重点产业项目10个,年度完成投资7亿元。
(二)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全力抓好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补充耕地土地整理和坡耕地治理项目。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落实种植面积184.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3亿斤。畜牧产业不断壮大,新建黑猪养殖育种场和繁育基地,牧原农牧八场、天兆饲料加工厂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林下经济有序发展,中药材增加到2.6万亩,获得省级重点扶持。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工业发展逆势前行。年初以来,我县积极应对疫情给工业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采取有效措施,将“防”的文章做细、将“复”的文章做实,帮助企业快速复元,加快推进经济有序恢复,夺回失去的时间。采取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落实企业退税政策等方式,高质高效服务企业,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项目推进、用人需求等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促进企业产品增加销量,帮助企业加快做大做强。完善基础,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争取小微企业孵化创业中心项目一般债券资金3500万元,与四川天兆集团合作开发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通用机场、龙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进展顺利。
服务业有序回暖。受疫情影响,全县居民消费能力减弱,大宗商品成交率降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线下渠道的消费场景得以逐步恢复,全县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经营秩序良好,农副产品购销两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经营模式发展较为迅速。邮电、交通、通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聚焦项目招引,发展动能逐步提升。
突出谋划促争取。以“十三五”规划为依托,深入挖潜,不断创新,精心谋划了一批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目前,谋划包装累计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项目102个。围绕“狠抓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宗旨,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项目的包装申报争取工作。全年主渠道争取中央投资及债券项目35个,到位资金3.7亿元。
突出招商引项目。坚持毫不松懈战疫情、全力以赴抓招商。创优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为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共同推进,大力推行“零接触”招商,做到疫情期间招商引资工作不停摆、对接不断档、服务不停滞,以得力的措施降低疫情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冲击。截至目前,跟踪洽谈项目25个,主动外出招商22次,接待外来考察洽谈客商152人次。新签约产业项目7个,到位资金6.3亿元。
突出管理抓质效。着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按照《木兰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木兰县招投标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线上办理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把监督关口前移,对项目规划、立项,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项目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全程跟踪,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坚决维护政府投资的严肃性。截至目前,完成招标项目61个,总招标额3.34亿元。
(四)聚焦民生福祉,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抓扶贫托民生之底。全面巩固提升贫困人口脱贫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加强扶贫项目推进,投资594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8个。巩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5个屯10306人安全饮用水问题。完成农村“四类人员”危房改造431户。完善贫困户就业保障,搭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平台,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354人,设置公益岗位1080个,发放稳定就业岗位补助资金179万元。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线上线下设立“扶贫产品专区”。设立防贫保障基金,缴纳农村人口精准防贫机制保险资金176万元。
抓城建强民生之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东山村至三莫公路、利东至柳河镇公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28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顺利启动。整修路肩、边坡、边沟425公里。疏通桥梁25座,公路香化332.5公里。实施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民主小区、建设区域回迁安置房建设。实施城区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松江街等4条街道路面升级改造,铺设振兴大街等13条街路步道板。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续建工程,完成1.3万延长米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拆除违建别墅6栋,没收6栋。新建垃圾分拣站83个、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公共厕所14个,改造农村厕所5000个。
抓热点固民生之本。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全县农村教学点撤并工作,“大班额”现象全部消除。招聘特岗教师90人,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的问题。继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7所学校水冲式厕所项目、大贵镇中心幼儿园项目、新民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项目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基层中医馆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加强,经受住了疫情大考。文体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基本完工,建设完成三星、永利足球场项目。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建国乡敬老院已开工建设。
抓社保惠民生之需。社会保障逐渐完善。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7248元和4404元。减免疫情期间社保费2674人、1533万元。全县临时救助2157人,发放救助金369万元。在全省率先免收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5.6万余人。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3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以内。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回顾2020年的发展历程,挑战前所未有,任务艰巨繁重。全县上下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在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做好必答题,答好加试题,统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同时,疫情冲击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短板和弱项。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实现稳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在结构调整期内仍然相对乏力,缺乏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新产业、新业态有待进一步强化培育。三是投资项目上支撑乏力。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少,尤其缺乏有影响力的产业聚集项目。四是在民生事业上略呈弱势。城镇化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未有效协同推进,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短板需要进一步补齐。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充分研判困难和风险,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稳住基本盘,就能挺过难关,赢得未来。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和省市“两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持续深化改革攻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牢三大重点,蓄足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投资主驱动不放,项目主抓手不松,招商主战场不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一是抓牢投资拉动主旋律。纵深推进项目牵动战略,实施新项目,培育新动能,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稳增长长效机制,妥善解决项目推进瓶颈制约,真正以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保增长。全年计划实施市重点产业项目3个,推进木兰县通用机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哈尔滨天滋矿业黑龙江省木兰东升超贫磁铁矿项目、木兰县大贵镇高标准农田项目等县重点项目10个以上。
二是抓牢项目建设方向盘。全力强化争资争项。以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为重点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工作,主动跑上对接,争取更多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抓住国家债券资金投放窗口期,继续做好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的申报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确保更多项目获取金融机构放贷支持。全力做实项目储备。围绕城镇基础设施、生猪产业、玉米产业等方面,认真科学规划,强化包装储备,抓紧启动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规模大、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充实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3年滚动计划,力争全年谋划包装项目100个以上。
三是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抢抓深哈合作和南方企业向北方生产基地转移的机遇,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委托招商。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全市“4+4”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推动我县重点招商企业和项目快速落地。力争引进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签约项目6个以上,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
(二)千方百计做活三大产业,赋能经济发展转型。
充分挖掘产业资源优势,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强现代农业,做大特色工业,做活现代服务业,为加快全面振兴发展激活强力新引擎。
一是做活农业稳县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巩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实施七屯村土地整治田间道路工程和白杨木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完成灌区农业水价改革项目。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个。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聚焦提质增效,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开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发展鲜食玉米、肉牛、柳编等高附加值产业。全县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达到7个,认证面积25万亩;力争建设1个绿色食品原料核心示范区。促进天兆屠宰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扩大全县生猪养殖规模,提高全县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
二是做活工业强县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生猪、绿色食品、新能源、中药材、矿产开发、工艺装饰六大产业链,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天兆猪业、牧原实业等畜牧养殖企业,实现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推进昊伟农庄、本真农业拓展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导海外化工利用新生产工艺提升品质,鼓励蓝艺集团、万宝柳编、先宇电器等传统企业通过产品优化升级改造,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空间。全力推进天滋矿业项目(二期)征地及扩储工作,实现满负荷运转。以突出科技引领为导向,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推动宝德生物、健益莱、金草堂等药企同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强对临规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争扶持2家企业纳入规上企业。
三是做活三产兴县文章。在提升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利用绿水青山优势,依托红色抗联遗址,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康养度假游。推动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产业融合,鸡冠山红色游、利鲜民俗游、香磨山佛教游,打造精品生态旅游项目。加快木兰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发展通航旅游业。加强便民消费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消费水平提质升级,鼓励互联网+消费方式,积极推动养老、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加大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市场发展。
(三)千方百计补齐三大短板,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一是补齐城乡发展短板。持续推进新老城区双轮驱动发展,继续推出新区建设优惠政策,力争启动新区开发建设。落实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实施11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推进城区道路改造升级,完成城区供热、供水改造,提高燃气入户使用率。改造建设农村公路35.9公里、林下道路50.2公里、桥梁28座。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及城区污水升级改造,扩建城区排水系统,全力推进农村全域生活垃圾处理管护、收集、运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二是补齐消费软硬短板。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加快补齐消费软硬短板,稳定重点领域消费,挖掘消费新增长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有效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和市场活力。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快补强农村消费薄弱环节,有力提振农村消费。
三是补齐民生福祉短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名师兴教工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东兴镇中心幼儿园、吉兴乡中心幼儿园、新民镇中心小学食宿楼、大贵镇太平学校教学楼、东兴镇中学高中部教学楼项目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补齐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造升级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房、120急救中心和隔离病房,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文体融合。改善落后的文化设施基础环境,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素质。不断强化社会保障。贯彻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不断推进社保提质扩面,提高参保率。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新建2个乡镇骨灰寄存堂,让殡葬服务回归公益。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