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规划信息

木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表日期: 2021-10-18 来源:木兰县发改局

2011年1月8日木兰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批准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木兰县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大调整,增长方式大转变,体制改革大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县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强县富民目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有利于提高县级综合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提高全县人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编制一个体现新时期要求,符合全县人民致富发展愿望,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描绘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明确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作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进而调动全县人民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整体环境有利于我县在“十二五”期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功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周期性调整,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年均递增14%;全口径财政收入2.18亿元,年均递增21.3%;社会商品零售额预计实现11.9亿元,年均递增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可完成23.2亿元,年均增长38.9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三产比例日趋优化。农业产业化格局趋向合理,按照生产产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优质米、肉牛等具有一定规模、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农作物订单生产面积达40万亩,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日趋合理。扩大了生产基地,壮大了加工业,提高了产品档次,拓宽了农产品市场,拉长了产业链条,推动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工业经济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地毯、化工、酿造、风电、有机食品、矿产开发、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和柳编加工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分别以品牌、垄断、资源和特色等自身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炼成熟、发展壮大,成为构筑县域工业的代表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为实现工业强县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产业增加值到2010年完成8.4亿元,年均递增16.79%。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末增加值实现20.4亿元,年均递增16.6%。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增强,为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

——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按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扎实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采取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捆绑进行、整村推进的方式,全县8个乡镇的23个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2.2亿元,重点用于村屯道路、绿化、饮水等改善民生工程,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载体功能加强,大规模城镇改造的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木兰镇被列入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几年来通过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修建白色路面23条,修建排水管线1.5公里,污水处理厂已交付使用,新建日供水万吨自来水厂已投产。新增路灯610盏,路灯已基本覆盖主次干道。新建各种楼房40万平方米;新建24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增设了绿地面积、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振兴大街拓宽、北城壕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让木兰小城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居民生活条件和县城形象进一步改善,集聚人口能力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带动、辐射功能得到极大提升。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以打造园区产业集聚平台,沪哈南北合作为重点,强化协调和服务,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强力打造“诚信木兰、开放木兰、发展木兰、富裕木兰”的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精心组织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推介、洽谈、引进项目。

到2009年末累计引进到位项目45个,建设资金达18.1亿元。2010年洽谈项目21个,签订协议项目7个。

——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后两年,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和全市“项目建设年”的有利契机,突出发展抓项目,把上项目当作发展经济社会的主要动力,按着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积极谋划了一大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多方引进、筹集资金完成了一大批项目,农业方面:香磨山水库、白杨木水库及灌区、松干整治、水库消险等项目的建设极大提高了水利工程效益。昊伟集团循环经济、长胜养殖生态项目、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改革进程。工业方面:蓝艺地毯、海外化工、热电厂、金桥啤酒、先宇电器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交通方面:哈肇、木庆公路、乡村公路升级改造极大改善交通条件。中小学校舍,各级卫生院建设极大改善教学和医疗环境。供排水、住宅工程极大提高居民生活水准,充分发挥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小学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明显,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积极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80%。城镇困难居民和农村弱势贫困人口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18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375元,年均增长13.7%。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经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重大调整。绿色经济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可持续增长模式。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世界占据较为主动地位,为我们扩大开放、增加出口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仍处在战略机遇期,国家支持“三农”政策越来越具体,措施越来越有力,老东北工业基地也将进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从全省看全省加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建设,从全市看哈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拓展空间,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做出“要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部署,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必将为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动力,使县域经济出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形势,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二、面临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加,会影响我们开放和出口贸易的扩大。

从国内形势看,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长期存在的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县域经济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从我县看,尽管“十一五”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势头,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经济发展纵向比成绩巨大,横向比差距明显,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三产结构不优,产业布局分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园区规模小对全县经济发展辐射力、拉动力不足,加快发展压力还很大。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予盾较大,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环境不优化等都对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综上所述“十二五”面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亦不容忽视。

第二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第三章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哈尔滨市打造“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科技创新的先导、城乡建设的表率、服务全省的平台,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和建设“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规划,围绕大局、找准定位、主动承接、紧跟节奏,积极寻找切入点,通过进入主体功能区和生产上下游产品等途径,进一步把木兰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全省、全市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借势造势。以全市的追赶晋位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引擎、以富民强县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优化结构为统领、以体制改革为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年上轨道,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强县目标和努力构建“三个基地”,全力打造“一城一区”,奋力实现“三年三个倍增”的总体思路。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只有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难题,才能实现财政增收、民生改善,进而把思想智慧、力量都聚集到科学发展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树立小县能有大作为,弱县也能快发展,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雄心壮志。

第四章基本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健康发展原则。按照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要求,树立和大县比速度和小县比特色。实现超越自我、奋起追赶、努力晋位,缩小与发达市县的差距,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要把进一步加快发展作为主题,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更加注重和不断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加速经济增长,满足全县人民迫切发展的愿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和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突出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原则。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增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坚持环境友好绿色增长原则。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快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配套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主导型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企业改革等作为重点,以改革带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系统。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努力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章战略定位

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自我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指导,着眼长远,立足中期,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区域优势,根据我们所处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定位,成为本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空间扩张、产业集聚加速期,城镇集聚和扩散作用双向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充分涌现,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快速提高,实现强县富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总体定位,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的“强县”战略,突出“超越自我、干事惠民”这个主题,努力构建“三个基地”,全力打造“一城、一区”。“三个基地”一是特色工业基地、二是有机食品基地、三是北药开发基地。“一城”就是要把木兰建设成为幸福指数较高的宜居型“滨水园林城市”。“一区”,就是要以实力、活力、魅力为目标,以循环农业、粮食精深加工、传统手工业、现代物流为核心内容,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区。

使我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县域经济速度快、结构优、收入丰、面貌新、实力强的宏伟目标。把“十二五”打造成为木兰县现代化建设史上速度最快、效益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里程碑。

第六章发展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速度均达到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水平全面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下,总人口控制在29万人以内。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要比“十一五”末期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

附表1

“十二五”期间主要指标计划

指标

单位

2010年末

2015年计划

年均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44

79

12

其中:一产业

亿元

15.1

24.0

10

二产业

亿元

8.4

19

18

三产业

亿元

20.4

36

14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万元

1.58

2.7

1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4

2.5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1.9

22

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3.2

85

300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9318

16500

12

农村人均收入

6375

11300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总人口

万人

27.7

29


人口自然增长率


3.5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18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22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10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


100


第三篇发展重点

第七章大力实施“强区牵动”工程积极推进园区建设

大力实施“强区牵动”工程。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平台和载体,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集中精力,强攻园区。

以打造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产业发展、人气集聚和基础等方面的优化配套,着力营造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相配套的园区,把园区作为加快发展县域经的有效载体,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服务区,龙头企业的聚集区,承接国内外产业集群区,结构调整的引领区,科技项目的示范区,循环清洁经济的样板区,对外开放、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的展示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一是按照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制定开发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使园区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二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电力、交通、通讯、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的基础设施和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做大做强现有入驻企业,保证昊伟集团循环经济、绿华园蔬菜保鲜等项目顺利实施,实现达产达效。四是充分利用东北农大技术优势,与之共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副产品实验基地,将园区建成农业科技研发的一个新基地。五是加大提升吸引外资的竞争优势,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未来五年引入2个“战略性”项目,每年有1个5000万以上项目入园。六是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零障碍”入驻。

具体目标:引进资金年均递增30%;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

第八章实施“强农富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实施“强农富民”工程。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充分利用水利、土地等项目支持,充分利用农机、农技等补贴政策,充分利用招商引资等市场资源,建设以生产基地、配套设施、龙头企业为产业链条的“有机食品基地”。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加强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科技种植、加工包装、市场开发等关键环节,全力建设新兴“北药开发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进入全省稻豆主产区的优势,提高稻豆生产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区。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兴农、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在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知识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建立适应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套、科技支持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社会化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高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

一、发展目标

(1)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8.8%。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2%。

(3)粮豆总产量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

(4)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5)农产品优质率95%以上。

(6)农产品综合商品率80%以上。

二、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

继续提高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地位。深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贯穿“十二五”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要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面向市场,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是要围绕优质抓调整,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契机,巩固优化粮食基础产业,在提高单产、稳定规模、保障总量的前提下,大力优化传统农业结构,扩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依靠农业科技,促使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快标准粮田建设步伐。实施良种化工程,引进、选育、推广达到或接近国际品种标准、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

切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优势产业带建设。到2015年,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要稳定在60万亩以上,两高大豆种植面积要达到4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要稳定在10亿公斤左右。二是突出特色抓调整,要继续提高特色经济、高效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扩大柳编、北药、食用菌、特色鱼类、绿色蔬菜等传统产业规模,继续搞好肉蛋鸡、珍稀畜禽、名优鱼类、南美白对虾养殖及其它特色产业的培育工作。三是调整种养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深入实施生猪发展计划,紧紧抓住资金投放、防疫灭病、良种繁育、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进行攻坚,加快肉牛、山绵羊、生猪、大鹅、肉蛋鸡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屯,突出抓好养殖小区、饲养场的示范带动,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到2015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8万只,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逐步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四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到2015年,全县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认证数量要达到15个,基地建设面积要达到50万亩,积极争取畜禽产品绿色标识的申报、审批。加强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全程监管,特别要突出产前、产中的监督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五是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大渔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和渔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多元化、立体化养殖模式,构建我县特色养殖新格局,到2015年,放养水面要达到3.4万亩,水产品产量要达到3300吨,实现产值2766万元。七是调整劳动力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社区服务业,广泛吸纳农民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跳出农门外出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人都有来钱道,家家都有小金库。“十二五”末实现劳动力转移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

(二)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培植扶持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协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信息服务等手段,支持哈哈木兰、昊伟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促其成长壮大。对生产同类产品的稻米加工企业,鼓励引导企业间联营、合作、参股,通过资本运营进行整合,减少内耗,解决产业规模小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养殖加工和绿色、特色食品加工等农业项目的引进,鼓励多渠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三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大力扶持现有协会组织的同时,引导鼓励涉农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专业大户和社会能人,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兴办、领办各类农业协会组织,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在产、加、销各个环节,开展全程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大宗农产品流通难问题。

(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1、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的引进、选育力度,实施良种化工程,引进、选育、推广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集中推广优质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优质肉牛、绵山羊、优质肉鸡等品种,推进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2、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程。按照国际标准化要求,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扩大覆盖面,加强对生产者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引导农民严格按照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按照三大作物生产技术规程,生产面积要达到120万亩,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面积达到50万亩。

3、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和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建设,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园、优势产业推进示范园、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开拓农民视野,引导农户生产。

4、加速建设信息工程。重点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抗灾调度决策信息化、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有用、真实的信息网络。

(四)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抓住中央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原则,大力加强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交通、通信、信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农业基础设施瓶颈约束全面缓解。

1、保护耕地资源。一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占用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是坚持用养结合,建立土壤肥力补偿机制,全面提高地力。三是加强农业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增加高产田。

2、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防洪抗旱为重点,加强旱田节水、水田灌溉、防洪除涝等水利工程建设,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农业机械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要以较高的速度发展,全面提高装备水平。到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9万千瓦。全县拖拉机保有量达40000台,其中大中型达23000台;配套农具保有量达54000台,其中大中型达36800台;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100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3600台;到2015年,全县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95%,其中:玉米、大豆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水稻机插程度达90%以上。

4、生态环境建设。以山、水、林、田、路、城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目标。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5、气象监测预报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气象法规体系和气象管理保障体系。建成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工程、气象人工降雨减灾防灾系统工程;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现代化水平的气象事业体系。

(五)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认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民和农业经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市场,实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鼓励发展农业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等农业中介组织,沟通农民与市场的联系。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使用权。坚持自愿有偿,以法规范的原则,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各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通过产业发展,调整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色产业。加快附加值高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业的外向度。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促进农牧产品和其他各种可利用生物资源的加工转化增值。加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形成“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的发展格局。

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连锁化农家店。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小城镇功能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多渠道并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广开门路,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能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整村脱贫推进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到2015年,完成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

加大对革命老区扶贫解困工作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老区倾斜。一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向老区倾斜,使老区尽快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二是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上向老区倾斜,注重解决老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大对老区帮扶力度,使老区尽快脱贫致富,让老区人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拓展农民收入来源。

第九章实施“强工兴企”工程,建设特色工业基地

大力实施“强工兴企”工程。建设以纺织、酿造、化工、矿产、能源、柳编为支撑的“特色工业基地”,使工业成为木兰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发展思路

抓住一条主线,依靠两个动力,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一条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这条主线。“两个动力”:科技创新,两化融合。“三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涉农工业、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四个突破”,一是在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企业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在深化企业改革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在招商引资、引进工业产业类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四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全县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总体目标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产业结构集约化、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产品结构高档化、市场结构外向化、区域结构协调化、资源优势产业化。建立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核心,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其他各业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具体量化目标: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5%;利税总额年均递增10%;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农业技术装备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功能更加完善。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地毯生产加工成为全国行业排头兵。

——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经济微观基础进一步夯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户,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户。

——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部分重点企业信息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5%以上;工业废水(液)处理利用率达到66%;工业固体废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9%;工业废气利用率达到21%;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4%。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三、发展重点

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根本措施,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结合我们的比较优势,根据我们所处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开展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有选择的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重点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建立起以纺织、化工、酿造、柳编、能源、矿产为主导的特色经济框架,使其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点。

纺织工业:以蓝艺地毯集团为主的纺织工业,坚持扩大生产能力和研发新品种并重的方针,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艺术价值入手,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通过信息化带动、品牌化经营、国际化扩展,扩大产品知名度,形成强劲的竞争能力,扩大海内外市场,成为享誉中外的“地毯名城”。

化工工业:以海外民爆化工公司生产的膨化硝铵炸药、混装乳化炸药为发展重点,以银鹤化工公司生产的芴酮、四锌酯等精细化工产品为突破方向,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企业的不断技术改造和市场整合,促进其快速发展。

食品工业: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制品、玉米加工、水稻加工、肉类制品等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扶持哈哈木兰农业发展公司、汉德牛业公司两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依托专利优势,扩大生产效能,加强品牌培育,促进金桥啤酒公司、华丰酒业公司等酒类产业发展。围绕猪、鹅、鸡、狗发展畜禽加工产业,围绕大豆、玉米、水稻发展粮食及副产品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天然绿色安全食品为发展方向,构建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有机肥——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蔬菜贮藏——蔬菜深加工,优质粮基地——有机米——啤酒、白酒等产业链。

柳编工业:柳编以打造“龙江柳编第一县”为目标,对分散全县的12家企业进行整合,以规模较大的达河、万宝两家企业为龙头,组建行业协会,实施柳编、藤编工艺品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万亩柳条种植基地建设,推进配套厂房建设,以沣源牧业为龙头的牧草加工产业,以兴盛木制品、永发木业、战佰庆铅笔板厂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外向度,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能源工业:积极争取核电厂项目落地木兰;推进华富风力发电公司扩容增效;推进木兰热电厂新上35吨循环硫化床锅炉及配套设施,提高供热、发电能力。

机械加工及铸造工业:发展以先宇电器公司、金马电器公司为龙头,春来铸造厂、双合铸造厂、木兰缸盖厂为骨干的机械加工及铸造产业,加强数控设备、标准模具的上马及应用,提升装备水平及自动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扩张。

生物科技工业:重点扶持昊伟集团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沪哈科技发展公司生物有机肥项目、柳河制药茶条膏项目达产达效,释放潜能,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第十章实施“强商活县”工程,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强商活县”工程。继续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商饮服务业为基础,以房地产业为新的增长点的第三产业,注重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技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

要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经济。

一、旅游业。充分利用我县生态资源,抓住我省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哈尔滨建设“冰城夏都”的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江北生态旅游新城,努力打造哈尔滨的后花园。

(一)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定位,聘请专家对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期开发滚动发展为原则,实行联合开发、多元开发、开放开发的具体措施,加快各景区的建设步伐。鼓励域外合作伙伴、县内民营企业和个人利用我县资源发展旅游事业。

(二)进一步搞好包装宣传,为招商引资做好准备。根据各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色,分景区进行拍照、录像,分景区制作图片、画册、风光片。大力宣传木兰县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招商引资,加快各景区建设步伐。

二、信息服务业

紧密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引领产业发展、市场技术互动,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的整体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发展目标: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信息技术与网络惠及全民,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中心环节,将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提高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创新型的发展模式,促进信息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领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成长,促进产业由大到强。

三、商贸流通业

充分发挥我县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开放、灵活、畅通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发展一批农贸市场和各类特色工业品专业市场,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特色产业物流、行业物流和乡镇配送物流体系建设,构筑现代物流中心和建设地方产品展销中心,以服务工业、农业为依托,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新突破。以专业市场为中心,以发展农村社会化综合体系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以及技术、资金、物资、信息、仓储运输等市场配套服务,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突出区位资源优势,实现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以社区服务网络为依托,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婚、生、幼、教、孤、残、托、贫、难、老、病、丧”等方面,新上一批社区服务网点,为更多服务对象提供更多门类的优质服务,为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整合商业资源改建大市场、建设现代超市;规范整顿乡村大集、繁荣农村商业贸易;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配送业务交易服务中心和信息咨询中介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运输条件,充分整合存量资源,合理建设增量资源,构筑以物流中心为骨干节点,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配套物流系统为支撑的重点产业服务的物流体系,发展物流产业群,重点发展规模化、社会化物流综合服务设施和项目,主要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仓储运输、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集运配送、货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物流展示展览、资金结算等物流综合服务项目,同时服务于周边经济带农产品流通、商贸等领域,逐步建成对内连接全省及东北经济区乃至全国的核心枢纽物流系统,带动全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增加值14.6亿元,占全县GDP的18%以上,建成交易额达亿元市场1个;培育、引进大型流通企业1-2家;建设大型商品集散中心1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个;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1-2家;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家;新发展私营商业企业100户,新增个体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户500户,从业人员达2万人。

四、交通运输、仓储业

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运输,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大宗货物仓储运输服务业,满足招商引资企业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销售运输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即要提供经济、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又要把生产安全放在首位抓好,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又要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路建设及设施。在2010年末实现村村通白色路面的基础上,改建庆木路30公里砂石路面和4座151.6延长米的桥梁。改建县级路150块标志牌达标。建设养护路用房16栋,其中:哈肇路6栋,庆木路10栋。购置与养护里程适应的机械设备。新建立乡、村级公路标志牌。

2、客运及设施。一是客运建设。新增加长途客运线路5条:木兰—牡丹江、七台河、绥化3条客运线路。哈尔滨—白杨木、龙江轩辕集团风景区2条旅游线路。新增城镇公交车线路1条。出租车到2015年发展到812台。二是站场建设。新建省一级标准县客运站1座,占地面积10000—15000平方米。新建省三级标准东兴客运分站1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新建农村客运分站2座:大贵镇、新民镇。

3、货运及设施建设。我县货物运输主要由公路来承担。货运发展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自然增长。“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物流配送园区。

五、金融保险业

提高金融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吸储增贷。加强银企合作,妥善处理扩大信贷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投入,满足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需求。保险业要拓展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保险市场的密度。发展完善担保、金融咨询、评估、登记托管、产权股权交易等金融中介服务,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金融保险业对富民强县的支持力度。

第四篇推进“两型社会”及生态功能区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为重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功能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十一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综合采取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新建项目环保管理,加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评价制度,坚决执行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建立企业对环境的责任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环保技术推广和创新,引导和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和环保技术应用。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广泛开展环境友好企业、环保模范城区、生态示范、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村创建活动。

加强对企业废气和烟尘排放的监测和管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实行严格的机动车排气标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的扬尘。

加强对各类噪声污染源的控制,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巩固提高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增创安静居住小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

加强各种废弃物管理。推行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妥善处置危险固体废物和辐射源。推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天蓝水清的生态美景。

第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区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

第十三章建设国家级生态功能区

积极争取进入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发挥森林独特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恢复区域内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要求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县域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对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沙化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程。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加大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的恢复。

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生态主导、科学开发的方针,精心保护,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合理开发,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综合利用,科学适度有序开发林木和矿产资源;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生态功能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

第十四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以城镇化为重点,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基本公供服务均等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新格局。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40%左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实现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供服务均等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通村硬化率达到100%,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节约资源、集约发展的总体要求突破城乡界线,统筹考虑城乡规划布局,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向农村延伸,形成全域由点及面、梯度推进的城乡规划体系。

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壮大主导产业,实现错位竞相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地缘和产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带动能力较大、辐射力较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大镇”、“交通枢纽重镇”、“旅游名镇”,加快形成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重点抓好木兰镇、东兴镇的规划与建设,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和“三供两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承载能力。按照一体化、现代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区域中心镇和中心村,鼓励农民向重点镇和中心村组团集中,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以“三棚一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把木兰建设成为幸福指数较高的宜居型“滨水园林城市”。

大力实施“强镇惠民”工程。按照专家设计的功能定位,强力推进城区建设。

以对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方向,以“一江(松花江)一河(白杨木河)一渠(北城壕)”为基本依托,使“水城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全力打造“江北水城、生态靓城、宜居新城、幸福家园”。

“江北水城”,就是要突出“三面环水”的江城地理特点,积极融入哈尔滨市“北国水城”大格局,围绕“一江一河一渠”,借水造势,以水兴城,让县城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灵性。

“生态靓城”,就是突出山水、树木、花草等基本元素,以绿化、美化为特色,以干净、整洁为目标,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互融,创造自然、清新、秀美、环保的生态环境。

“宜居新城”,就是要突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两个主攻方向,以街道社区和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以道路、供水、排水和供热设施等为基本保障,以规范便捷、井然有序为基本格局,创造居住舒适、设施齐备、出行便利的生活环境。

“幸福家园”,就是要突出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阵地建设和公共消费场所建设,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健身文化、广场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更加优越的休闲养生条件,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让老百姓精神更加充实,生活更有品位,行为更加文明。同时,要突出科技防控体系等平安基础建设,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在城镇建设的空间布局上,要以木兰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带两园三区”为基本格局,重点打造“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改造升级老城区。以绿化、亮化、净化、秩序为目标,以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依托,重点规划一片花园型、别墅式居住新区,吸引投资者建设高档住宅,利用依山傍水的条件,重点发展都市远郊休闲度假旅游。第四板块,规划建设沿江生态示范区。拓展和延伸沿江生态景观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风景带。继续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充分发挥吸纳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城镇人口迅速膨胀势头,以建设次中心城市为目标,利用10年左右时间成为20万以上人口大镇。东兴镇要以进入全省百强镇为契机,加大力度建成载体功能增强、公共设施完善、具有山城特色、旅游景观迷人、生态环境优美、辐射集聚功能强、经济文化繁荣的农业强镇、旅游名镇、矿业开发重镇,成为北部中心镇。其它乡镇也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规划,加快改变面貌步伐,达到基础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改善、旅游景观优美、城镇形象优化、各具本地特色的小城镇。

二、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全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作为承接市区产业转移的平台和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开发区建设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按照“科学布局、集中配套、集聚产业、形成特色”的要求,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加强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产业集聚上注重产业水平和垂直整合,促进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资源向园区集聚,加快实现园区经济集群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立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立园区工业带动县域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郊”,鼓励优势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延长产业链,将部分劳动密集工业、工业配套产业梯度转移到园区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农产品产业体系建设。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叫响绿色、有机食品品牌。重点扶持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规模,推进基地建设重点龙头企业,采取鼓励农户规模化,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拓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等,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加快公路网络建设。将公路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全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加强农村公路与一般干线公路的衔接,优化农村公路网整体功能,进一步提高村村间及村屯间公路等级,加快推进路边沟和两侧绿化,逐步实施乡镇过境公路亮化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状况。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防洪护岸工程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提高抗御洪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支持适宜地区加快发展农村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排水能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城乡统筹的救助机制,实行城乡同步发展的社会求助制度,完善包括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失地农民困难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五、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

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市场联系,推动城乡市场协同发展,提高城乡市场一体化水平。

六、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六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十五章科技事业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完善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科技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全县人民的科技素质。

具体目标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要发展到2户,到2015年要发展到10户。

——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体系,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震减灾、社会保障与服务能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增加科技投入。2011年全县科技三项费用要占财政预算支出的1.1%,到2015年占1.3%以上。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2011年全县农村劳动者接受科普性培训面要达到92%,到2015年要达到95%以上。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011年全县民营科技企业要发展到20户,到2015年发展到30户。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强科技基础条件。

第十六章教育事业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继续全面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要求突出科学发展,坚持科研先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全县人口整体素质,坚持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原则;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抓住四个战略重点,力争实现三个突破,形成一个均衡协调发展的局面。

l、四个战略重点:

——以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以普通高中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高中教育的综合实力。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三个突破: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使人才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

——实现办学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扩大办学模式多元化的成果。

——实现教育管理改革突破,建立与现代学校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内部管理机制。

3、一个均衡协调发展局面:

——努力形成城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办公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l、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其中城镇达到95%,农村达到75%;幼儿教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城镇和农村分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调整学校结构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整体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标准化学校占总数的20%。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整合资源,办好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健全成人教育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

三、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双德工程”,以师德育生德,以生德促师德,师德生德共同提高。

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师用积极向上的言行感召学生,用教师的心灵情感去同化学生,加强师生情感共鸣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开发和整合德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各部门的责任,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l、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县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2、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强化教育行政机关服务意识,把行政管理转到主要为学校服务、为学校创造良好发展条件上来,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3、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财政、发展与改革、人事(编制)、规划、建设、国土、物价、公安、环保、卫生、文化、广播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简化教育办事程序,落实教育优惠政策,为教育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教育投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确保教育工作正常运转

l、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2、严格教育经费管理。确保城镇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全额用于教育事业。严禁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入。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

3、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享有受教育权利。

第十七章人才事业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六大基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发展优势产业急需人才。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制度,完善高级专家参与重大决策咨询或重大项目建设咨询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发挥退(离)休老专家的作用。加强引导和服务,采取有效措施,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健全劳动者培训体系

坚持“积极扶持、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培训体制、培训机制、培训模式的转变和创新,统筹社会培训资源,依托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竞争能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优化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区域交流与合作。

第十八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以繁荣和振兴文化体育事业为根本宗旨,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体育需求为动力,夯实基础,城乡统筹,丰富繁荣,和谐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文化艺术体育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进一步加强,文体活动更加蓬勃开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体育市场更加健康有序,文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加有效保护。

总体目标:

实现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全面繁荣和振兴。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文化体育市场体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努力实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显著作用,为我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体需求,促进城乡之间文化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建立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文化体育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五大体系,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较“十一”五期间有明显提高,实现全县文化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体系

一是在体育场兴建5400平方米的木兰县文化体育中心,其中体育馆2400平方米,图书馆和文化馆分别1500平方米。二是对现有会展中心进行重新改建,成立木兰县会议展演中心,新修建的会议展演中心包括800平方米的博物馆展厅及办公室;600平方米的歌舞剧团排练厅及办公室;1000平方米的二楼剧场(兼做大型会议室)。三是建设数字电影院。四是继续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五是在“十二五”期间解决拨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的运行费用并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县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作用,全面启动乡镇文化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工作。

二、建立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基础体育设施

一是大力实施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为开展文化活动增添必要的设施设备,努力打造优秀的群众文艺团体。二是大力实施大型文体活动工程。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全民健身集中展示活动;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县运动会;三是大力实施体育健身工程。大力争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争取城市路径和农村路径工程;大力实施文体设施免费开放。整合设施资源,推进文化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与共享,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电教室、活动室、运动场和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书屋免费向社会开放。四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各类艺术人才创作文艺精品。五是大力实施体育金牌工程,健全业训场地设施,建成训练室、学生宿舍,完善管理体制,努力输送优秀后备竞技人才。六是大力实施文化体育优质服务工程。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歌舞剧团的职能作用,开展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送文物展览下乡并向广大城乡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组织开展并辅导好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完善体育指导员制度,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内容丰富、情趣健康的体育活动。

三、建立齐全的文化体育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体育休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印刷、书画等文化体育产品市场。

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是进一步做好省级文保单位“蒙古尔山寨”的保护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做好四个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同时,争取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是继续做好文物遗址的保护和踏查工作,加强《文物法》的宣传;四是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即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负责管理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工作。

五、建立高效完整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大文化市场管理体系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建立健全包括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在内的大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监督和举报奖励制度,维护合法经营。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城乡一体监控系统,促进城乡网络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朝着规范化经营管理方向发展,鼓励网吧通过集中经营、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维护出版物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第十九章卫生事业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到“十二五”规划末,基本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实现人人享有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卫生保健,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主要发展目标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提高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用药质量和安全,控制医疗费用,重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巩固和提升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地位,县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中医院建成标准化医院。

(2)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3)完善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大计划免疫综合管理力度,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最大限度发挥疫苗作用。新生儿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达100%。

(4)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十二五”后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十章人口及计划生育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体系,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增进家庭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我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人口控制目标:到2015年,全县人口总数控制在29万人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享有基本的免费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调控能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三、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在农村综合改革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确保人口和计生工作机构人员稳定,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人口计生事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研究制定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规范,全面推进出生缺陷一级干预。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体系。全力做到“一个高于,四个确保”的财政投入要求。即人口计生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

第七篇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十一章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积极扩大就业。坚持把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尤其是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尽可能多的吸收社会劳动力。进一步完善落实再就业政策,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创新就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和方式。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农民和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事业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为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公益性事业领域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抓好体育场馆建设,积极培育体育事业,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普及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整体提高居民健康素质。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老龄工作,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四、努力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严格易燃易爆、剧毒品和放射源的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对各种灾害的预测预报、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能力。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施对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的监管,建立食品、药品检测体系,全面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网络,切实保障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木兰”活动,加强治安管理和群防群控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行业的依法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各领域改革,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力、更加开放、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二十二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以建设服务、责任、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完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的职责,创新政府管理经济、监管市场的方式和手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应对公共危机和社会风险能力。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分工,严格控制编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建立职责明确、运作协调、反应快捷、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

第二十三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九篇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

第二十四章优化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

努力把木兰建设成“投资成本的洼地、政府服务的高地、利益双赢的福地”。一是要打造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优良的配套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投资者打造全方位的优越环境。二是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不务虚名,务求实效,瞄准500强企业北上的项目抓住不放。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县级领导包项、包企、包招商制度,带动各级领导靠前抓、亲自抓,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政策,动员全县人民一起抓,充分利用域外人脉资源,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四是加强区域营销力度通过区域营销策划增强区域品牌。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营的纲领,不断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通过区域营销突出我县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五章加强领导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实施大项目对吸纳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发展经济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伟业。国家宏观调控,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都将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县级更多的扶持,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乘势而上,加大项目争取工作。一是要抓住已立项审批项目不放,按期完成达产达效。二是要加大立项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导向、盯住投资者投资意向,选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研究项目。包装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者投资意向的好项目,(已上报119个项目,5000万以上94个)。四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抓项目中来,把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当作各级领导干部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建立健全与党纪国法相容的奖惩制度,鼓励保护引进项目、资金有功人员。五是加大财政对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力度,把保工资、保运转为主的财政支出向保发展前移,从资金上保证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前期工作的需要。

木兰县“十二五”期间基本建设计划表

附表2: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年限

规划

总投资

“十一五”

期间累计

投资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

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区、县)

目前进展情况

项目提出的

主要依据

项目法人是否落实

是否已申报省“十二五”规划项目

已落实项目法人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合计




10776816

35370

9888796









工业项目




282600

0

2826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1

刘忠沟铁矿项目


年采铁矿20万吨

2011—2012

17000


17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备案




工信局

范沛元

57098123

2

咖啡啤酒生产线项目


年产5万吨咖啡啤酒

2011—2012

5600


56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备案




工信局

范沛元

57098123

3

白杨木铜钼矿项目


矿区建设

2011-2013

20000


2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采矿权申报




工信局

范沛元

57098123

4

非酿造啤酒项目


年产3万吨咖啡酿造啤酒

2011—2012

5000


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编制项目建议书




工信局

范沛元

57098123

5

兰艺集团新厂区建设项目


将兰艺集团整体搬迁到开发区

2011-2015

200000


20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工信局

范沛元

57098123

6

机织威尔顿地毯生产线项目

筹建

引进具有21世纪初先进水平的,具有微机图案控制和电子提花、三箭杆威尔顿织机10条生产线,增加纺纱、绕纱、制胶等生产设备,结合我公司先进的地毯纺织、后续制作等工艺,形成新一代木兰牌地毯产品。该项目需要新增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2011-2012

15000


1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调研

1、降低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3、市场驱动;4、工艺领先

黑龙江省蓝艺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许万波

13796767288

7

工艺品出口加工项目


建设木制工艺品、藤木休闲家具、手工工艺品生产线

2011-2013

20000


2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已备案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高科技项目




8000


8000









8

玉米茶生产线项目


玉米茶生产线

2011—2012

8000


8000


备案




商务粮食局

范喜辉

57083417

农业项目




1575287

1070

1548467









9

香磨山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渠道防渗及建筑物工程

2011-2015

29460


29460

木兰县

2010年底完成投资3300万元,工程正在进行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0

香磨山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项目


斗农渠衬砌及田间工程

2011-2015

27500


27500

木兰县

工程正在进行中“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1

白杨木灌区配套工程项目


引水枢纽工程,渠道,渠道工程,渠道防渗及建筑物

2011-2015

18000


18000

木兰县

工程正在进行中“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2

白杨木灌区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项目


斗农渠衬砌及田间工程

2011-2015

15000


12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3

香磨山水库消险加固项目


坝体防渗

2011-2015

8000


8000

木兰县

初设已批复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4

小水库消险加固项目


24座小水库加固土坝,维修输水洞及溢洪道

2011-2015

18000


18000

木兰县

前期工作已完成“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5

一江四河治理项目


河道整治,堤防加固

2011-2015

85000


85000

木兰县

请示文件已上报发改委及水利厅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6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水源工程及管线配套工程

2011-2015

15000


15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7

白杨木水库征地项目


水库淹没区征地补偿

2011-2015

20000


2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8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


植树造林,梯田建设等

2011-2015

15000


15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19

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项目


抗旱井,蓄水池建设

2011-2015

30000


3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20

山洪灾害易发区治理项目


堤防护岸,河道整治等

2011-2015

20000


2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21

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小微型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011-2015

30000


3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22

新增水田面积项目


新建泵站,塘坝,水源井

2011-2015

54000


54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23

旱田节水灌溉项目


喷灌,微滴灌等

2011-2015

40000


4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24

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亿斤

2008-2015

54000


51250

哈尔滨市木兰县

2010年及2011年田间工程计划已上报省发改委


县政府

于国财

50786300

25

大豆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优质大豆种植面积20万亩

2011-2015

29437


29437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表已上报省发改委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26

昊伟集团循环经济项目


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2011-2015

65410


45410

哈尔滨市木兰县

2010年投资20000万元,农牧结合循环经济建设项目


昊伟集团

范大伟

57080322

27

畜产品规模化养殖项目


奶牛5000头、生猪20000头

2011-2015

5600


56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已上报省畜牧局


畜牧局

徐刚

57080695

28

欧洲大果榛子基地建设项目


在林业局所属六个国有林场建设3000亩地的种苗繁育基地,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

2011-2013

14580

70

14510

木兰县所属六个国有林场

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已开始小面积种苗繁育

结合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工作建设本项目

木兰县林业局

魏成章

13903665026

29

绿华园蔬菜保鲜项目


蔬菜种植基地6000亩

2011-2012

12000


12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


绿华园公司

许树民


30

水田扩稻项目


扩建30万亩

2011-2013

45000


4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31

标准化粮田项目


改造粮田30万亩

2011-2015

15000


1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32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道路、路边沟、桥涵等

2011-2015

15000


1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33

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标准化基地1000亩

2011-2013

12000


12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木兰镇

杨鹏飞


34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项目


1000亩试验试范基地

2011-2013

10800


108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推广中心

姜福


35

水稻智能化育苗工厂


12000㎡智能温室

2011-2012

4000


4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各乡镇

各乡镇长


36

水稻综合加工循环利用项目


水稻加工车间、食品车间

2011—2012

51000


51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编制项目建议书




商务粮食局

范喜辉

57082247

37

五味子基地、奶牛基地项目


奶牛养殖4000头,五味子基地5000亩

2011

11000


11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选址




县政府

高云虹

57082247

38

汉麻种植加工基地项目


种植面积100万亩,加工基地建设

2011-2015

600000


60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签订意向性协议



发改局

于国财

57086300

39

千户白对虾项目

续建

千户白对虾产业化发展

5

4500

1000

3500

木兰县

科技示范已完成

填补省内空白

哈尔滨上海集贤虾业养殖专业合作社

任朝辉

13945183528

40

哈尔滨木兰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园区内路、水、电、渠、喷、灌设施建设

2011-2015

50000


5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正在编制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41

哈尔滨木兰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


种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农业观光旅游景点,新型农民培训中心

2011-2012

16000


16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已经批准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42

农产品综合深加工项目


大米抛光、色选精加工生产线,大豆综合深加工生产线

2012-2015

15000


1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43

畜禽养殖加工项目


肉牛、生猪、禽类养殖基地及屠宰加工生产线

2012-2015

20000


2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44

工农联合体组建项目


建设农产品工农联合生产基地及农产品深度开发生产线

2012-2015

100000


10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谋划中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能源项目




6250000

0

6250000









45

核能发电项目


4×125万千核发电机组

2011—2010

6000000


600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完成造址报告,起草可研




招商局

白佩忠

57090905

46

中汉业风电项目


鸡冠山及三星大岗等处10KW风电项目

2011-2015

100000


10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发改局

于国财

57086300

47

蒙古山15万KW风力发电


蒙古山15万KW风力发电

2011-2015

150000


15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招商局

白佩忠

57090905

交通项目




167495

0

167495









48

新建松花江跨江大桥(木兰段)


连接木兰县与宾县交通

2011-2015

55000


5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49

新建核电站港口码头及道路


用于核电站公路、水路运输

2011-2015

18000


18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0

哈肇公路(木兰段)改建为一级公路


提高公路等级改善运输条件

2011-2015

39635


39635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1

农村公路改造建设


加强省县乡村公路网络化建设

2011-2015

21000


21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2

庆木路及旅游路改造建设


沟通木兰县与庆安县交通及旅游开发

2011-2015

6900


69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3

公路桥涵改造建设


县、乡、村级公路桥涵改造

2011-2015

9000


9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4

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物流园区、公路客运站、公路养护道班房、公路治超站、购置公路养护设备、交通运输局行政办公楼等

2011-2015

6430


643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其中:①


新建物流园区


3000


3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新建公路客运站7个(县级1个、乡镇级6个)


1600


16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新建县交通运输局行政办公楼


200


2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新建公路养护道班房17栋


800


8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新建公路治超站3处


360


36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购置公路养护设备


470


47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5

新增旅客运输车辆


发展客运线路及城镇公交


4530


453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交通运输局

郝书林

13030090665

56

公路建设项目


建设白色路面公路300公里

2011

7000


7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交通局

郝树林


商贸、物流项目




50000

0

50000









57

哈尔滨聚宝盆农贸批发中心项目


建设4万平方米大中型综合式集贸大市场

2011-2013

8000


8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选址




商务粮食局

范喜辉

57082247

58

木兰县农业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建设项目


农用物资贸易物流

2011-2013

20000


2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规划选址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59

木兰县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农副产品仓储、保鲜、贸易批发集散中心

2013-2015

22000


22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编制中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社会事业项目(包括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体育等)




1117799

24600

257799









(一)

旅游项目




1040000

24600

180000









60

香磨山风景区

2011年—2015年

以香磨山水库、禅净寺、慈航古寺、森林小火车、度假邨等主要景观为核心,在AA景区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发展成为AAA景区

2011-2015

150000

3600

20000

木兰县东兴镇

建成中型水库一座以及寺院两座,国家AA级景区

木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木兰县旅游发展局

李冬岩

13604812677

61

黑龙江省骆驼峰森林公园

2011年—2020年

公园规划总面积3714公顷,分为蒙古山、骆驼峰两个功能区,建设成为以森林游览、旅游度假、风车观赏、健身娱乐疗养为主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域

2011-2020

190000

5000

50000

木兰县大贵镇太平桥村

景区道路建设已完工,现建有综合办公楼、别墅、水库、鱼池、20台风车等设施。

木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骆驼峰森林公园规划

已落实


轩辕集团哈尔滨生态旅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王珏

0451-82291099

62

白杨木山水生态景区

2011年—2015年

规划总面积1327公顷,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水上游乐区、湿地景观区、冬季滑雪区、植物园区、别墅区,建成后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

2011-2015

230000

8000

30000

木兰县建国乡

总库容6600立方米中型水库已经建设完成,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单体别墅两栋

木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白杨木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已落实


木兰县水务局

徐文杰

0451-57082362

63

鸡冠山风景区

2011年—2015年

规划总面积1875公顷,包括小鸡冠山和片砬子两个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有森林石林观赏游、动植物观赏游、休闲度假游、冬季冰雪游、红色教育游。建成后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

2011-2015

270000

2400

35000

木兰县建国乡

景区道路已经完成,开始自然资源保护,景区开发建设的先期工作结束

依照木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木兰县旅游发展局

李冬岩

13604812677

64

木兰县沿江风景带

2011年—2013年

用三年到五年时间,把金兰公园规划建成集居住、休闲、文化、健身于一体的沿江带状生态示范新区,努力打造“滨江北部小城”,溶入哈尔滨大旅游区。

2011-2015

200000

5600

45000

木兰县木兰镇金兰公园

现建有沿江观光带、凉亭、标志型建筑等以及各具特色的高层楼宇。

依照木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木兰县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木兰县旅游发展局

李冬岩

13604812677

(二)

卫生项目




10220

0

10220









65

县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


建设木兰县人民医院综合楼22400平方米

2011-2012

5376


5376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编制中


木兰到人民医院

郑荣日

57084619

66

县级医院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9147平方米

2011-2012

4844


4844


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


卫生局

李民


(三)

文化体育项目




29500

0

295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67

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3975


3975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68

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建设项目



2011-2015

3160


316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69

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项目


64000平方米


9600


9600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70

数字影院等



2011-2015

3450

0

345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开发区文化广场


5000平方米

2011-2015

150


15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数字电影院


5000平方米

2011-2015

3000


30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新华书店扩建


600平方米

2011-2015

300


3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71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谋划项目


2011-2015

3250

0

325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博物馆


3000平方米

2011-2015

2100


21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文物管理所


1000平方米

2011-2015

400


4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松花江歌舞剧团


1000平方米

2011-2015

500


5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文化体育市场


500平方米

2011-2015

150


15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谋划项目

建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1-2015

100


1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72

全民健身工程

谋划项目

标准水泥篮球场地86

2011-2015

3000


3000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73

竞技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场塑胶场地16000平米,主席台看台3000平米,训练房、学生宿舍2100平米

2011-2015

3065


3065

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木兰县文体局

陈发

57089650

(四)

教育




38079

0

38079









74

乡镇幼儿园建设项目


26000平方米幼儿园校舍


5200


5200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75

新建木兰县初中学城项目

谋划项目

新建42000平方米校舍的标准化初中学城


8400


8400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初中学城

马斌

13796788666

76

乡镇学校新建、改造校舍项目

谋划项目

新建、加固校舍


13579


13579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东兴镇中学

张德满

13895842333

77

木兰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校舍

谋划项目

重建校舍1200平方米


200


200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

安根植

13633683095

78

木兰县高级中学新建校舍

谋划项目

新建校舍36000平方米


7200


7200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木兰县高级中学

张丽华

13654518123

79

木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建校舍

谋划项目

新建校舍17500平方米


3500


3500

木兰县

谋划中

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木兰县职教中学

宋祥民

13936636339

基础设施项目




134600

8500

134600









80

供热改扩建项目


新增锅炉35t.75t各2台,3000、12000KW汽轮机组各2台,改造和新铺管网45Km,新建换热站10座,集中供热200万平方米

2010-2015

47000

8500

47000

木兰县木兰镇



鹏翔热电公司

刘振江

13766998366

81

东兴镇给水厂建设工程


日供水2万吨,铺设改造管网75Km

2012-2015

8000


8000

木兰县东兴镇



东兴镇政府

牛海龙

13903665199

82

柳河镇给水厂建设工程


日供水1.5万吨,铺设管网45Km

2012-2015

6500


6500

木兰县柳河镇



木兰县镇政府

梅广义

13898508498

83

大贵镇给水厂建设工程


日供水1.5万吨,铺设管网50Km

2012-2015

6500


6500

木兰县大贵镇



大贵镇政府

谭丽颖

13936636665

84

利东镇给水厂建设工程


日供水1万吨,管网40Km

2012-2015

6000


6000

木兰县利东镇



利东镇政府

王贵忠

13936125833

85

木兰镇城镇供水工程改造项目


供水管道更新改造

2011-2015

20000


20000

木兰县

“十二五”项目正在规划中



水务局

徐文杰

57046688

86

农业综合培训中心项目


4000㎡办公室及设备

2011-2013

8000


8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87

农产品监测中心项目


2000㎡办公室及设备

2011-2012

5000


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88

哈尔滨木兰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内路、水电及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1-2015

22000


22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已备案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89

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项目


松花江木兰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011-2015

5600


56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已规划

保护水产种质资源

木兰县水产管理总站

洪其民

57083306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95135

1200

93935









90

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治理项目


风能、太阳能、沼气综合利用

2011-2015

15800


158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农业局

刘荣波

57086364

91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新建日处理生活垃圾105吨填埋场一处

2011-2015

32000


32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


城管局

刁显峰


92

木兰神华新型节能免烧保温砌块项目


年产20万m3保温砌块

2011-2013

10278


10278

哈尔滨市木兰县

可研已上报,省发改委上报国家


发改局

于国财

57086300

93

热电厂改造项目


机组、锅炉

2011—2012

6357


6357

哈尔滨市木兰县

备案




县政府

高云虹

57082247

94

给水厂引水工程


引水管线45Km,泵房、水质检测设备等

2010-2015

15500


15500

木兰县木兰镇



自来水公司

曹彪

13766998886

95

地源热泵及工业废热回收供暖项目

在建

项目名称:地源热泵及工业废热回收供暖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5万平方米,商用房面积9万平方米,厂房6万平方米。该项目主要依托公司正常生产排放的废水及居民小区生活废水中的余温,利用“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及自行研发的换热装置进行提取并转换成有效温度加以利用。取代原有锅炉,利用地下恒温热源进行送暖。项目完成后,年可节能标煤1.8万吨。

2011-2012

5200

1200

4000

木兰县木兰镇

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第一阶段,即:完成了蓝艺集团厂区及部分住宅楼共计6万平方米的供暖计划,实现了全部预定目标。

1、节能环保;2、降低成本;3、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4、实现冬季供热、夏季制冷。

黑龙江省蓝艺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许万波

13796767288

96

CPP纸浆项目


10万吨能力CPP纸浆

2011-2012

10000


10000

木兰县木兰镇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资源环保



美华天泽纸业

卢艳霞


利用外资项目




20000


20000









97

特色玉米出口加工项目


特色玉米种植基地,特色玉米加工生产线

2011-2015

20000


20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谋划中



开发区

郑文明

57097888

98

城区内污水治理项目




60900

0

60900









99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再生利用2万吨/日、附属管网

2012-2015

20000


20000

木兰县木兰镇



排水事业管理处

谢修国

13313633377

100

污水处理厂建设


日处理污水4万吨、管网132.6Km

2012-2015

7100


7100

木兰县木兰镇



排水事业管理处

谢修国

13313633377

101

东兴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日处理污水2万吨、配套管网80Km

2012-2015

10000


10000

木兰县东兴镇



东兴镇政府

牛海龙

13903665199

102

柳河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日处理污水1万吨管网50Km

2012-2015

8000


8000

木兰县柳河镇



柳河镇政府

梅广义

13898508498

103

大贵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日处理污水1万吨,管网45Km

2012-2015

8000


8000

木兰县大贵镇



大贵镇政府

谭丽颖

13936636665

104

利东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日处理污水1万吨,管网40Km

2012-2015

7800


7800

木兰县利东镇



利东镇政府

王贵忠

13936125833

十二

小城镇建设项目




1015000


1015000

木兰县木兰镇

项目正在规划中







105

中心镇升级改造项目


居住区及商用配套设施建设

2011-2015

1000000


1000000

木兰县木兰镇

项目正在规划中


县政府

于国财

13703665008

106

江畔公园升级改造项目


江畔公园增扩面积10万平方米

2011-2015

15000


15000

哈尔滨市木兰县

项目正在规划中



建设局

史宏伟

13303665555

第二十六章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经济是富民经济、主流经济,是财源经济、未来经济,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在产权、投融资方面的政策,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真正让非公有制经济在创业有条件、投资有回报、扩张有扶持、做强有基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制度创新,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向扩张型、外向型、科技型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放手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构建比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发展绿色经济为重点,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非公经济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发展非公经济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是要转变观念,加快与发达地区接轨,在管理模式上,摒弃小生产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经营方式上,改变小农经济,小步渐进的方式,不仅需“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技术上,紧跟发达地区技术发展方向,鼓励本地企业与知名企业搞联合开发;在产品上,在引进国内外名牌产品的同时,大力培养自己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二是要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以增强现有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重点产业和支柱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优势和特色。

1、拓宽领域,加大政策扶持

按照国家、省、市的最新政策,全面放开民资投资领域,由“有限准入”转变为“非禁即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收购、兼并、独资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在放宽投资领域的同时,要进一步降低注册资本门槛,放宽技术、商标等入股限制,放宽企业名称、经营场所限制,为全民创业和扩大民间投资创造条件。真正让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有条件、投资有回报、扩张有扶持、做强有基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制度创新,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向扩张型、外向型、科技型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放手发展和规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构建比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2、强化特色,打造产业新格局

当前,我县非公经济已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食品、林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板块,但规模总量还不大,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我们要围绕主导产业,着眼于区域经济特色的角度,规划好产业链紧密联系的特色块状经济,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合作,推动千家万户的家庭作坊由分散、无序竞争走向联合协作、健康发展,形成“一镇一品”、“几镇一品”的格局。

3、破解难题,畅通融资渠道

切实解决好非公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合力建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由政府牵头,各金融部门密切配合,企业积极参与,加强了解,互信合作,共同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二是尝试建立连带性的信用担保机制。对一些信用度高,发展形势好的企业,在其自愿的情况下,可以推行资产打捆、企业联保的形式,为急需资金的企业担保贷款。三是多渠道探索适合县情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目前非公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的实际,大胆探索项目抵押、合同抵押等可实施的融资方式。四是金融部门应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适当调整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给予民营企业资金支持。

第二十七章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保证县域经济大发展

一、组织保证

抓好各部门、各乡镇班子建设,真正让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全面提高各级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抓经济发展的能力,抓项目、抓招商引资的能力。

二、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力度

成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对县域经济发展实施统一领导。成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办公室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项目筹划、项目管理、整合资金、综合协调、强化服务、督促检查和考核奖励等方面的工作职能。

三、形成发展县域经济合力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发展的思想,舍弃部门利益,进一步简政放权、拆关撤卡,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四、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

参照省委、省政府重新修订的《黑龙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和奖励办法》,制定县级考核和奖励办法。把各部门、各乡镇领导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作为考核、任用、奖惩的主要内容。位次靠前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位次长期后移,连续两年以上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幅低于全县平均指标的给予通报批评,经组织部门考核,不胜任现职工作的予以调整。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给各级组织、各级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全县各级领导,要认清形势,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速度快、结构优、收入丰、面貌新、实力强的宏伟目标。

第二十八章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县共同的行动纲领,全县上下要努力拼搏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一要把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并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二要发挥年度计划、专项规划落实总体规划的作用。三要加强规划监测和评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