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日期: 2011-01-07 来源:木兰县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7日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张国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克服春旱、低温等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

县域经济增长较快。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2亿元增加到38.8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实现12.9亿元、8.1亿元、17.8亿元,年均增长8.6%、16.8%、16.6%;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0.64亿元提高到2.18亿元,年均增长2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9亿元增加到22.7亿元,年均增长3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4亿元增加到11.8亿元,年均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50元增加到9081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1元增加到6177元,年均增长13.7%。

项目建设成果显著。牢牢把握“项目建设年”和“提速年”的有利时机,全县共争取农业、交通、水利、扶贫、建设等主渠道项目209个,到位资金7.5亿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开发多元化招商形式。2010年,跟踪洽谈核电、风电等大项目21个,引进昊伟农业、天滋矿业、天隆购物、粮食深加工等域外建设项目7个,协议签约资金11.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03亿元。

工业发展提质增速。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7.97亿元,年均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年均增长11%。积极向省、市申报新型工业化、科技产业化项目67个,帮助企业协调资金9300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8亿元。现代农业园区2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实现“五通一平”,昊伟集团、达河柳编、粮食集团、金禹公司进驻园区。

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业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1.3亿元,年均增长8.3%;农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元,年均增长8.6%。战胜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由7.4亿斤增加到9.9亿斤,连续5年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3个土地整理项目和10项水利工程建设,田间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5.1亿元,比2006年增长40.9%。两个批次23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呈现新靓点。硬化公路通村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0%。“惠农”政策全部足额兑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完成木兰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投入2965万元完成振兴大街、中心路等7条街路改造升级工程,镇内主次干路、中心广场、县标广场、金兰公园全面更新升级。投资420万元完成北城壕治理一期工程,成为镇内又一靓丽景观。全县新建住宅小区40万平方米。万吨东水源工程投入使用,完成供热管网改造和设备更新,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成县公路客运站升级改造。东兴、柳河等中心镇改造成效明显,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新建和维修校舍5万平方米,招聘教师100名,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投入1278万元新建和维修县人民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城乡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全面启动,新农合参保率达98%以上。城镇和农村低保实现扩面增补,2148户低保困难家庭得到廉租房补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正式登记工作。新建两所农村敬老院。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召开全民运动会。扎实开展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统计、审计、残联、档案、物价、工商、电业、广电、质监、药监、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政府效能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到100%。机关工作作风、文风、会风明显改善,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平安木兰”建设,信访、安全和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趋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木兰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城乡环境更加靓丽,百姓生活更加殷实,全县社会更加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团结、奉献和辛勤劳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群众,向驻木兰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支持、参与和关心木兰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县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缺少支柱性产业和规模企业,对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支撑力明显不足;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越,个别部门和一些干部存在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缺乏全局观念、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今后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攻坚克难,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实现赶超跨越目标的压力很大,任务十分艰巨,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宏伟的“十二五”蓝图,省、市相继召开的会议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我县积累了充足的发展后劲,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有特色鲜明的地方产业,有前景广阔的核电项目,有极具开发潜力的滨水城镇,更有木兰人民的热切期盼与大力支持。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开创木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按照县委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抢抓机遇、干事惠民、重点突破、务见实效。全力打造“一带、两园、三区、三个基地”,努力建设生态木兰、实力木兰、和谐木兰。“一带”即沿江生态宜居景观带。“两园”即现代农业园区和白杨木河两岸滨水生态园。“三区”即老城区、商贸服务区和行政中心区。“三个基地”即特色工业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和北药生产基地。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速度均达到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5‰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项目牵动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紧盯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等国家投资的重点领域,围绕“强县”战略精心谋划,努力争取一批关系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乃至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全面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力争1到3年,在园区打造以食品加工、北药深加工、工艺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坚持兴工强企战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蓝艺地毯、昊伟循环农业、金贡源米业、仁皇药业、柳编产业等龙头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切实提高酿造、化工、电器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核电、铁矿、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张集群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逐步建设“全国地毯名城”、“生态旅游之乡”、“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和“龙江柳编第一县”。

坚持固本富农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加快建设粘甜玉米、有机水稻、蔬菜、北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造林绿化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种养业经营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全面改观。

坚持城镇升级战略,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努力构筑东部经济开发区、西部休闲度假区、南部商贸服务区、北部行政中心区的城镇建设格局。实现老城区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升级,三年内所有地上线缆全部并入地下网络。完成沿江生态宜居景观带建设,行政中心北迁,河西别墅新区初具规模。利用依山傍水的条件,重点发展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加大供热投入力度,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强土地管理,确保城乡土地健康有序开发利用。加快中心镇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镇区域经济,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格局。

坚持发展惠民战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务人员从业水平,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倾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提高计生服务水平,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信访、安全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强县”战略、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以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为基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4%。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全力争取和推进项目。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积极主动跑部上省到市,最大限度地争取主渠道资金,计划全年争取项目资金30亿元,争取10个以上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抓住“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的有利契机,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成立重点项目专项推进组,全程跟踪推进落实。对在建项目要力争早完工、早达效,对新建项目要力促早落地、早开工,确保年内引进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效果佳的大项目。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充分利用园区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人文招商等方式,创造全县合力招商的良好氛围。重点跟踪推进核电、旅游、制药、矿业、风电续建、生态农业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大项目,加快落地进程。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2个、5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1千万元以上项目5个,域外资金到位8亿元。

全面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完成园区12.4平方公里产业布局和总体规划,完成15.5公顷征地,储备土地40公顷。加大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投资1亿元,完成亮化、绿化、通讯、供电、供热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和研发中心办公楼建设,完成自来水入园工程,启动10公里“二横三纵”路网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商贸物流区、农产品加工区、特色工业生产区、生态农业观光展示区、现代农业研发示范区和畜产品养殖繁育区等六个基础框架。完成达河柳编、粮食集团等入园企业基础工程建设,年底前实现投产达效。力争进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行列。

二、以产业特色为主攻方向,不断壮大企业规模

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支持蓝艺地毯集团进驻园区,谋划启动投资1亿元的机织威尔顿地毯生产线,支持蓝艺推广水源热泵供暖项目;加快推进投资6000万元的昊伟集团三期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完成包装车间库房、制冷车间改造和青贮池钢结构大棚建设,上马玉米粒生产线;扶持达河柳编基地产业化项目建设,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年产能达到500万件;投资1000万元升级改造海外化工装药包装生产线,完成安全设施提质和基础设施升级项目;投资800万元新上先宇电器低压电器开关控制设备成套生产项目,建设厂房2700平方米;帮助金桥啤酒公司寻找合作伙伴,力争在年内达成协议,设计开发咖啡啤酒新包装,进军高端消费市场。

跟进开发新兴产业。帮助哈尔滨精诚公司开发投资2亿元的白杨木铜钼矿项目,推进勘探和办理用地手续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拿出详查成果。加快铁矿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进度,完成天滋矿业年内计划投资1.3亿元的日产1000吨大型选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依托资源、人脉等优势,全力推进核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仁皇药业和温州商会项目进驻园区,力争完成厂区基础工程。推进华电集团和北京中汉业投资公司开展测风等前期工作,力争启动蒙古山10万千瓦风电续建项目。

着力增强企业活力。实施科技兴企工程,依托哈市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依托省市金融、投资和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担保资金和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导向作用,帮助热电、白酒、先宇电器等企业争取贷款5000万元以上,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积极探索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新型农村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投资8000万元完成香磨山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白杨木灌区二道坝渠首改造和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000万元建成1个国家级高标准农场和1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提高农机具保有量,秋整地完成80万亩以上,组建3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和6个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田间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以上。投资1000万元实施大小兴安岭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工程,投资300万元建成森林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投资400万元实施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造林5000亩。组建新型农业合作社16个,逐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成80%以上。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昊伟、绿华园、万盛等龙头带动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提高特色、高效、生态经济作物比重,建设优质玉米基地2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6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5000亩,食用菌发展到380万袋。重点推进北药种植基地建设,争取引进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力争发展种植基地1.2万亩。扎实推进十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优质高产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努力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积极推广水稻智能化工厂育苗技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晚、低、粗”问题。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启动第三批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管护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投资1600万元完成60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2850万元,小城镇建设资金2150万元,革命老区建设资金440万元,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集中力量打造3-5个示范村。争取资金1000万元完成1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启动第二轮扶贫开发60个贫困村申报工作,争取得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引导烧锅窝子等重点村发展产业化经济,树立全县新农村建设典型。

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额发放各种补贴资金。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争取规模养殖补贴资金160万元,扶持专业养殖小区、专业村和合作组织建设,黄肉牛、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头、18万头和350万只,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到1.5万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保障农民收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赴境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务工,支持返乡创业和当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劳务收入3.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7000元。

四、推进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木兰

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在《木兰镇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老城区、行政区、生态园区的详细规划,完成沿江生态宜居景观带、环城路、汽配一条街等设计工作。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坚决遏制各类违规违法建设行为,全力打造科学合理的生态园林型滨水宜居城镇。

全面推进基础工程。启动中心路两侧改造工程,逐步打造建筑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一条街。振兴大街街路两侧全面升级,完成绿化、香化工程,彻底清除占红线建筑。镇内近三年未列入开发计划区域的巷道全部实现硬化。污水处理厂上半年试运行。完成无害垃圾处理场和北城壕改造二期工程。彻底完成供热改造,供热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力争两年内小区供热全部并入大热网,彻底拔掉小烟囱。打通西环路和沿江防汛通道,启动沿江滨水景观带和白杨木河两岸生态园建设,完成黄泥河东段改造工程。改造棚户区5处,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完成行政区征地工作,启动基础建设工程。建设通村公路228.7公里,建成1个一级中心客运站和3个乡级公路客运站。同时,以柳河、大贵、东兴等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批带动力大、辐射力强、风格各异的精品小城镇。

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启动农机、农资综合大市场建设,完成兴兰大市场改造,完成户外牌匾广告清理整顿任务。加强交通秩序整治,突出整治车辆违章停放现象。全面提升城镇管理质量,积极推进城镇管理向乡镇村屯延伸,创建整洁、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五、叫响生态旅游品牌,构筑生态旅游新格局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生态旅游”为基调,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开发山水生态游、宗教文化游、乡村休闲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和工业观光游为重点,策划包装一批旅游精品项目,逐步构筑“六点一线多村”的旅游整体格局。

加强景区基础建设。重点加强鸡冠山景区基础建设,主动协调兴隆林业局,争取走合作开发之路。完成天然生态景观区和红色旅游景区的初步设计工作,完成通往景区22.5公里路面硬化和桥涵修复工程,建成景区山门和标志牌。加快推进轩辕集团开发蒙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水务投资公司开发香磨山水库周边旅游,引进森林小火车观光项目。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客商利用白杨木水库等山水生态资源投资兴建旅游度假项目。

精心开发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结合特色产业,整理民间传统艺术,设计开发以农产品、山产品、地毯、柳编、剪纸、根雕等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打好基础。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旅游营销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组建县旅游公司,与省内外知名旅游公司搞好对接,力争加入省市乃至国家旅游大网络。制作木兰旅游画册和宣传片,在通过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大力宣传的同时,在公路沿线和交通枢纽设置旅游形象广告牌和景点指示牌3处以上,逐渐让外界了解木兰、向往木兰,把生态木兰的旅游品牌叫响。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持续提升保障水平。新增就业2400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3%,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缴率达到95%。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加强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做好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补贴范围达到3000户,建设廉租房150套。争取项目资金1480万元,建设大型敬老院两处,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争取低保、优抚、社区、救助、救济等专项资金3000万元。

努力建设公共财政。加大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增加可支配财力。规范专项资金审批手续,确保专款专用。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彻底清理小金库,坚决杜绝截留财政收入行为,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完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财政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努力争取,去年7月起全县职工每人每月新增工资性补贴100元,从今年1月起纳入工资卡,并补发去年7-12份增加的补贴,县财政将年度增加支出1000万元。同时,全面提高公用经费、老干部活动费、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支出标准。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新建和维修校舍1万平方米,新招聘教师100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成5400平方米县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实施乡镇文化站内部设施综合配套工程。完成东兴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县医院、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申报工作。全面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深入实施“惠家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发展广电事业,扩大数字电视覆盖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加强物价调控管理,努力稳定市场价格。进一步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认真做好监察、统计、审计、质监、工商、电业、保险、档案、气象、地方志等项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木兰”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落实信访目标管理责任制,变上访为下访,全面排查信访疑难案件。严格执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依法治访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无理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信访秩序。高度重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新型政府

努力打造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保持建议、提案的办结率。切实做到懂法、守法、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努力打造务实政府。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适应新环境的本领和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一线开展工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到一线调研,到一线指挥,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彻底改掉那些懒懒散散、不思进取、甚至瞒上欺下的不良习气,做到雷厉风行,定了就干,干就干出实效,言必信,行必果,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彻底消灭管理盲区和真空地带。

努力打造服务政府。不断扩大服务层面,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百姓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下大力气解决供热、住房、保障等问题,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审批事项全部入驻,为企业和商户提供方便、快捷、“一站式”的优良服务。

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对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资产处置、工程招投标等重大事项,全面实行政务公开,让政府职权真正在阳光下运行,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重点解决执行力问题和经济发展环境不优问题,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打小算盘、破坏政府形象的部门和个人,我们将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努力打造廉洁政府。公生明,廉生威。坚决把廉政建设作为树立政府威望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坚决破除影响公平公正的各类潜规则,从源头上完善防腐反腐体系建设,决不给一些图谋不轨之人以可乘之机。凡是涉及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事项,都要进行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树立廉洁的政府形象,让群众真正信赖和拥护政府。

各位代表,今天的木兰,赶超跨越的美好蓝图已经展开,强县富民的目标催人奋进,惠及民生的事业任重道远。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生逢盛世,当有作为。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负重拼搏,共同描绘木兰赶超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

谢谢大家!

分享到: